喉嚨又幹又癢,怎麼養?

咳、咳、咳,說話著急就咳,夜深人靜還咳,喉嚨又幹又癢怎麼辦?

《難經》有言:「損其肺者益其氣。」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個「集宣、清、潤、養於一體」適合於乾咳少痰、咳痰不爽、口鼻乾燥、大便秘結的方劑——喻嘉言的清燥救肺湯。

清燥救肺湯

清燥救肺湯出自清代喻嘉言所著的《醫門法律》,為治秋燥氣鬱之專方。燥屬秋氣,肺為嬌髒,燥易傷肺,此方創立之初是為治療燥邪咳嗽,而後也常用氣急、氣喘,秋季復發的慢性咽炎,老年皮膚乾燥瘙癢等問題,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這劑「清燥救肺湯」在以潤制燥,培土生金於甘柔滋潤之中,來緩解「咳嗽日久的喉嚨幹癢」。

為什麼「陽了之後」就容易出現持續很久的咳嗽呢?

現代醫學說,其實流感、季節性感冒等上呼吸感染之後都會出現上呼吸道的乾燥,這是因為感染會引起局部性脫水,乾燥就容易咳嗽,加之有些人氣道高反應,就會反反覆覆咳嗽,那感染後的咳嗽要如何緩解呢?我相信家裡有小孩子的家長們都有經驗了,就是「霧化」,加生理鹽水霧化,加激素(布地奈德)霧化,這樣做的原理就是加溼潤燥。

而「清燥救肺湯」則相當於內源性的加溼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方並不適合於此次感染初期階段,也不適合於痰多的咳嗽,而適合於「久咳,乾咳少痰,夜晚咽喉幹癢作咳」的情況。

清燥救肺湯組成:

桑葉、生石膏(先煎)、甘草、人參、麻仁、阿膠(烊化)、麥冬、杏仁,蜜枇杷葉。——喻嘉言《醫門法律》

清燥救肺湯僅由九味藥物組成,若細細看之,就會發現此方與治「心慌、心悸」的炙甘草湯(人參、炙甘草、阿膠、麥冬、麻仁、生薑、生地、桂皮、大棗)竟有五味藥物相同;此方潤燥養肺,降火保津,又與治療肺胃津傷,久咳氣逆的麥門冬湯有著同源之理。

1、君臣止咳

清燥救肺湯與經方和而不同,此方以桑葉為君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其實,桑葉和菊花是藥方中「相須為用」的藥對,這兩味藥物功用相近,都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平抑肝陽」之效,桑葉更具「清肺潤燥」,菊花更能清熱解毒,兩種相合就是治療「溫熱犯肺」的桑菊飲,而今很多人喜菊花枸杞,卻忘記桑葉桑椹。其實,桑葉更是煮茶的良劑,《本草綱目》言「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汁煎代茗,能止消渴」。

肺與大腸相表裡,石膏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引經藥,辛甘寒,入肺胃二經,是治療肺熱咳喘的良藥,如麻杏石甘湯、連花清瘟膠囊都需要石膏以「除煩清熱」,清燥救肺湯中選用石膏、麥冬為臣,輔助君藥桑葉以清肺經之熱,石膏雖沉寒而量少,不礙桑葉輕宣之性,又與滋陰潤肺的麥冬相合,潤肺金之燥,緩脾益氣,生津止咳,合杏仁、枇杷葉降洩肺氣,肺之上逆之氣得以肅降。

2、養肺潤燥

肺主皮膚,肺與大腸相表裡,咳嗽日久,肺臟失養,不僅會出現咽喉部位的幹癢,也會影響周身津液代謝,出現鼻腔乾燥,皮膚乾燥,大便不通等問題,方中以阿膠潤肺養陰,麥冬潤胃滋陰,胡麻仁潤燥滑腸,麥冬、麻仁、阿膠與桑葉、石膏相配,便是潤燥與輕宣的結合,共奏養陰潤肺之功。

說起胡麻仁,這裡還要多說幾句,因胡麻仁、火麻仁、黑芝麻三味藥材,均有潤燥、滑腸、通便之功,性味相近,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存在混用的情況。藥店常見的麻仁軟膠囊,麻子仁丸說的就是「火麻仁」,而胡麻仁所用之處較少,故今多用火麻仁代替胡麻仁。

3、培土生金

現在我們知道,疾病之後出現「胸悶不舒,氣短不足以息」的症狀時,需要考慮胸中大氣下陷的問題,可以用張錫純的升陷湯調理,而張錫純的大氣理論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有言:見喻嘉言《醫門法律》謂「五臟六腑,大經小絡,晝夜循環不息,痺賴胸中大氣,斡旋其間。」始知胸中所積之氣,當名大氣……

其實,喻嘉言對於胸中之氣的調養是有著足夠的認識,而方中甘草和人參的配伍正是其體現。《難經》有言:「損其肺者益其氣」,而胃土又為肺金之母,「凡肺病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者,肺之母氣也」,故用甘草培土生金;人參益胃津,養肺氣。喻氏認為虛勞之人,胃中津液素虧,辛溫汗之則津液外越,難以復收,故以炙甘草湯去桂枝、生薑,三倍加入人參復其津液,「甘草合人參建立中氣」是喻嘉言用藥規律的一種體現。

宣、清、降、潤

1、久咳、乾咳、咽癢

經久不愈的咳嗽,可以稱之為慢性咳嗽。新冠後,很多人的咳嗽總也不好,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屬於燥咳。這個燥來自於兩方面,一個是燥邪入裡,先傷華蓋,肺氣失宣,失治邪戀不去而成久咳,傷及肺陰,氣機不利,故見乾咳連聲,胸脅引痛。另一個則是來自於機體內部,本身津液虧虛,從而生燥。老年人慢性疾病消耗,生理機能下降,肝腎虧虛較為明顯,所以使用這個方子的機會比較多。

對清燥救肺湯而言,這種咳嗽首先得是日程較長的慢性咳嗽,只有這樣的才會已經損傷肺氣。其次呢,是乾咳,沒有痰,或者有少許的粘痰,難以咳出。第三點就是咽喉總覺發癢,因為燥生風,風生癢,一癢就咳嗽。還有些人,不但咳嗽,說話還變聲,這就屬於中醫說的「失音」。「喉為肺之門戶」「肺為聲音之門」,聲音的有無及強弱與肺密切相關,燥傷肺陰,則咽喉失養,出現發音失常或聲音嘶啞。《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的「金實則無聲,金破亦無聲」指的就是如此,所謂「金破不鳴」就是指久病陰虛火旺、津液耗傷,肺腎精氣不足所致。

「鼻為肺竅」,燥邪傷肺的同時,必然會有鼻腔乾燥,甚則鼻出血現象;外感燥邪,可見頭痛身熱;燥而傷津,故乾咳無痰,咽幹口燥;燥傷陰液,虛火內生則見舌紅無苔;此外,《醫門法律》明言「清燥救肺湯治諸氣膹鬱」,故尚可見胸膈滿悶等。以秋為金令,燥邪多見於秋,故如有慢性咳嗽逢秋加重者,清燥救肺湯或許是一個思路。

2、老年性皮膚瘙癢

《黃帝內經》中有「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的記載。肺主皮毛,皮毛位於肌表,為一身之藩籬,是防禦外邪的天然屏障,具有調節津液代謝、輔助呼吸、調節體溫以及防禦外邪的功能。《素問》有云:「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肺和皮毛關係十分密切,肺通過宣發肅降,將津液和水谷精微散布於全身皮毛肌腠,皮毛得到精微物質的濡潤,則肌膚潤澤富有彈性,毛髮柔順。人們常常誇讚一個人皮膚好,實際上代表著這個人的肺臟好。

肺為嬌髒,喜潤惡燥,而燥邪容易傷肺,肺氣受損,輸布失常,則皮膚失去濡潤,從而變得乾燥脫屑瘙癢、沒有光澤,嚴重者可能皮膚皸裂、毛髮乾枯。就如《素問》中所說:「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我們常說一個人看起來顯不顯老,一看腿腳,一看皮。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陰液與陽氣日漸衰敗,本身就容易陰液消耗。如果再遇上燥邪侵襲,很容易就產生皮膚瘙癢問題。同時氣陰耗損之下,還會伴有心煩口渴,倦怠乏力,舌質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此時用宣肺潤燥、滋陰清熱之清燥救肺湯,以治肺而達皮,由此及彼,治病求本。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瘙癢,而沒有一點上焦的症狀,選擇四物湯一類的方藥以養血潤燥是無可厚非的。

3、便秘

老年人大便經常乾結、排便困難,很多都是由於全身津虧血少,陰液無以潤腸通便所致,尤其是外感之後加重的便秘問題。肺主一身之氣,「肺與大腸相表裡」,若肺之宣降出現問題,氣機運行不暢,必然影響腸道傳導。「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肺為燥氣所傷,邪由表及裡,且肺尚主通調水道,燥邪傷津,陰液虧虛,不能濡養腸腑,加重大腸乾涸,易形成便秘。也正因肺與大腸的關係密切,唐容川就說過「大腸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所以通過治肺來治療便秘就有跡可循。

古人曾言「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時方歌括》中有言「此方,名曰清燥,實以滋水,即《易》所謂『潤萬物者,莫潤乎水』是也;名曰救肺,實以補胃,以胃土為肺金之母也」。人參、麥冬、甘草有補中焦、益胃生津之用。燥邪發展至胃腸,引起胃腸內津液耗傷,以清燥救肺湯辛涼宣肺,肺津輸布如常,則燥自解;甘寒以補養胃陰,補土以生金,滋水而潤燥,則腸腑可通。所以,秋燥季節的咳嗽,或外感日久,熱邪灼津之後出現的頭痛、低熱,乾咳無痰,氣急氣逆,咽癢咳嗽,鼻腔乾燥,胸滿脅痛,心煩口渴,大便秘結,自覺舌幹者,可選清燥救肺湯以清燥潤燥,此方並非單純的補益劑,一般3~5劑,無需久服,中病即止即可。

好了,這就是今日的清燥救肺湯了。

咳嗽就是戰勝此次外感的收官之戰,曙光就在前方,我們一起加油!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