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文明的碎片

【文化典藏】清光緒礬紅釉描金雙龍戲珠紋大盤。雖然在1978年杭州出土的八件燒造於元代至元十三年的青花瓷器中已經看到了元青花橫空出世的曙光,但青花的「著墨」尚處於「點綴」階段,遠遠達不到「描繪」的程度。

【文化典藏】明正統青花雲山圖扇面瓷板。

【文化典藏】元釉裡黑童子紋高足杯殘片。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存世只有三件,一件在法國吉美博物館,一件在北京頤和園管理處,這二件高只有24釐米,且有損傷。

【文化典藏】元釉裡褐彩龍紋殘片。這件稀世珍寶陳列在揚州博物館內,館方為鎮館之寶設置了一個專廳。

【文化典藏】明宣德青花賣花郎紋殘片。

【文化典藏】元青花象耳大瓶殘件。元青花的概念讓中國專家腦洞大開,那麼它就是中國青花瓷的肇始?倒也未必,1957年和1970年,考古專家先後在浙江龍泉和紹興兩座宋塔塔基下的夯土層裡出土了一共十幾枚青花瓷碎片,有人據此提出了青花瓷始燒於宋代的說法。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又有人在揚州唐城建築工地上發現了一枚繪有幾何圖案的青花瓷片,這塊瓷片為研究我國青花瓷起源開啟了新思路。多年之後,在揚州舊唐城遺址範圍內再次出土了十多枚青花瓷片,關於青花瓷始燒於唐代的說法就有了更加有力的證明。

【文化典藏】明泰昌褐彩「泰昌元年」殘片。還有數枚寫有「洪武元年」、「洪武三年」、「皇明建文元年捌月」、「正統元年」、「景泰元年」、「泰昌元年」等款識的青花瓷片,也足以襄助我們考察明代初期與黑暗期青花瓷器的工藝特徵以及與此相關的社會狀況。

【文化典藏】金代褐彩虎形枕殘件。

【文化典藏】明景泰青花鱖魚紋殘片。

【文化典藏】唐黃釉絞胎杯。瓷片對於我們進一步考察陶瓷的工藝特徵也是極有幫助的,甚至比完整器更容易辯識胎骨的疏鬆與堅緻、釉面的肥厚與瑩薄、窯爐的溫度、氣氛以及工匠淘煉、利胎、修胎、施釉方法等。

【文化典藏】北宋磁州窯玉字紋缽殘片。青花碗底還常以文字點綴,而入選的關鍵文字常以「福」、「壽」、「狀元及第」等居多,如從書法角度考察,雖然逸筆草草,龍飛鳳舞,但無一筆不按照書法的行筆規律來完成。

【文化典藏】明萬曆青花平步青雲圖殘片。

【文化典藏】明弘治青花獅面紋殘片。元明清三代,器物的裝飾成為時尚潮流,底部由此成為鑑定的關鍵。從底足可以考察修足方法、胎骨質地與寫款風格,器物內的圖案,則在底部中心最能表現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時代風氣。

【文化典藏】明天啟青花山雀圖殘片。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