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中藥方,專用於秋天燥咳、嗓子幹,還有3個同配方中成藥

秋天乾燥,讓人開始感覺口乾、鼻子幹、嗓子幹,有的人還開始乾咳,總是「坑-咯」清嗓子,有的人皮膚、嘴唇開始起皮、乾裂。這些都是燥邪的表現。

燥邪有兩大特點:

一是燥邪乾澀,易耗傷津液,身體各部分乾燥少水;

二是燥邪易傷肺,引起呼吸道症狀,如乾咳、咽喉不適,以及引起感冒症狀等。

不過,您知道嗎?燥邪也分溫燥和涼燥。

為什麼有時候吃梨反而還加重咳嗽呢?這是因為梨雖然能潤肺,但偏涼,如果您是感受涼燥而咳,吃梨效果反而更寒。

涼燥、溫燥如何區分?

一是與個人體質有關。

如果平時火氣較旺,怕熱喜涼,體質偏熱,多為溫燥。

如果平時就陽虛怕冷,喜歡暖和,感受燥邪後,則多為涼燥;

二是與感受外界的邪氣有關。

同樣是咳嗽,溫燥一般無痰或痰黏不易咳出,甚至咳血;涼燥則一般痰白清稀。

同樣是口渴,溫燥常喜歡涼水,伴有心煩,涼燥喜歡熱飲,較少心煩。

看舌苔,溫燥常舌色紅赤,涼燥常舌質淡紅。

在清代《溫病條辨》裡,溫燥的代表方是桑杏湯,涼燥的代表方是杏蘇散。

今天黃藥師聊聊用於外感涼燥的杏蘇散。

杏蘇散的組方

紫蘇葉、苦杏仁、半夏、茯苓、前胡,

桔梗、枳殼、陳皮,

甘草,大棗(去核),生薑。

(因平臺不讓寫劑量,建議按個人情況辨證加減)

這個方主要是用於感受秋時涼燥之氣,燥邪傷肺,肺的宣降功能失常,引起咳嗽、咳痰、咽喉不適,以及感冒發燒、怕冷無汗、鼻塞咽幹、微微有點頭痛等症狀。

君藥

紫蘇葉(連結),有發表散邪,宣發肺氣,使涼燥之邪從外而散的功效。

紫蘇葉

還有一味苦杏仁(連結),能潤肺燥,開肺氣,從而止咳平喘。

中醫認為肺為水之上源,肺氣一開,一身之水氣皆化。因此一些用於溼氣重、痰多的方子也常配苦杏仁。

苦杏仁

臣藥

前胡能疏風散邪,降氣化痰,既輔助紫蘇葉發散表邪,又助杏仁降氣化痰。

桔梗清嗓化痰,與枳殼一升一降,調理氣機,助杏仁、蘇葉理肺化痰。

桔梗

佐藥

茯苓,滲溼健脾,以杜絕生痰之源(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易生痰);

半夏、陳皮,最常用的化痰組合,把身體的痰溼垃圾統統帶走;

生薑、大棗,一方面調和營衛,有助於解表;另一方面,調和脾胃,緩和藥性。

茯苓

使藥

甘草調和諸藥,也同時止咳利咽。

全方

全方外能疏風解涼燥,內能理肺化痰而止咳嗽,適用於風寒咳嗽,秋季涼燥咳嗽。

可用於現代醫學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等屬於外感涼燥,或外感風寒輕證,兼有痰溼內阻者。

簡易版——蘇葉陳皮飲

如果一時間湊不齊這麼多藥,也可以用簡易版——蘇葉陳皮飲:

蘇葉、陳皮。(因平臺不讓寫劑量,建議按個人情況辨證加減)

熬水,開鍋5分鐘即可倒出;或用開水泡後直接飲用,也是可以的。

3種中成藥

這三種中成藥與杏蘇散大部分配方一致,思路相同,劑型不同,都具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如果不方便用湯藥的,可以用中成藥。

杏蘇止咳糖漿、杏蘇止咳口服液:紫蘇葉、苦杏仁、前胡、桔梗、陳皮、甘草。用於風寒咳嗽,咳嗽聲重,氣急,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

杏蘇合劑:苦杏仁、紫蘇葉、前胡、桔梗、枳殼、姜半夏、陳皮、茯苓、生薑、大棗、炙甘草。用於外感風寒或涼燥,鼻塞聲重,惡寒無汗,咳嗽痰稀。

圖片僅供參考,中成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黃藥師小貼士

千萬不要一提秋燥,就用吃梨的方法涼潤。對於感受涼燥之人,需要用一些溫藥,讓身體溫暖一些,讓陽氣重新回到體表,使得津液疏布,則可以恢復正常。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