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安眠的穴位,隨口數來有很多,比如說神門、照海、印堂,很多穴位都有安神的作用。
但下面所說的穴位,可能大家從來沒聽說過,即使是聽說過,可能也不會用它來治療失眠。
這個有安眠作用的穴位,我也是從一位大師那裡了解到的。
大約是在2016年8月的時候,程氏針灸傳承學習班在北京近郊辦了一期特別的培訓。
學習班邀請了一些知名的專家,其中有一位是骨傷科特別有名的專家-董福慧先生。
董先生發明過一種特殊的針具-鈹針。
用鈹針在筋膜上進行刺激的治療方法,被稱為鈹針療法。
我請他來給學員講課。
老先生欣然應允,專門過來住了一晚,跟大家同吃同住,並且給大家傳授他的經驗。
到第二天的中午,全部課程都結束了。
回去之前,大家一起到一家餐廳吃飯。
現場大概有幾十個人,整個餐廳都坐滿了,非常熱鬧,人聲鼎沸。
大家學習熱情非常高,互相交流著。
這時候,有一位年紀比較大的學員,找到坐在我旁邊的董先生。
她說她睡眠不好,老是睡不著,問董先生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治療。
於是,董先生就站到她的身後,雙手放在她的顳側,輕輕地撫摸,沒有很用力的樣子。
大家也沒多想,都覺得董先生只是做了一些常規的檢查,於是還是繼續聊天,環境很嘈雜。
結果沒過兩三分鐘,大家發現這位老太太居然開始迷迷糊糊、昏昏欲睡了。
這是什麼穴?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刺激?
這是耳朵旁邊的一個穴位,叫耳和髎,髎是骨頭邊的意思。
該怎麼找到它呢?伸出食指,把食指的指肚輕輕放在耳梢的前方,會感覺到有輕微跳動的脈搏,這裡是顳淺動脈。
顳淺動脈從耳前向上,然後就像樹冠一樣分散在顳側。
董先生說,用手指指腹輕輕按壓這耳和髎個部位,循著脈的節律,比較左右之間的區別,看是否有差異;另外,輕輕地給一點壓力,慢慢地旋轉按摩,由下向上給血管一個輕柔的刺激。
很多有睡眠障礙的朋友,因為長期睡眠不好,顳側的血管都是痙攣的、收縮的,所以白天的時候頭昏沉,晚上的時候還入睡困難、多夢。
用這種輕柔、緩和、持久、滲透的方法,慢慢地做一做,讓頭部的血管鬆弛下來,人就特別容易進入到睡眠的狀態。
之後,董老師又教給大家一個日常保健的方法。
這個方法最好是請別人來幫著做。
在晚上,把燈光調昏暗,最好是暖光源,然後放一點舒緩助眠的音樂。
在舒適的床上躺下,然後請家人坐在頭的一側,雙手輕輕地用中指的指腹放在耳和髎的位置上,注意不要用力按下去再揉,而是輕輕地撫摸,慢慢地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螺旋狀地揉動。
揉著揉著,困意就來了,慢慢地就進入了睡眠狀態。
經過連續多天的刺激,就會慢慢養成入睡的習慣。
對於那些入睡非常困難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以及精神容易緊張的患者,這不失為一個非常好的助眠方法。
這樣一個簡單的穴位,誰都沒想到它有那麼大的作用。
隨後,我把它用在很多睡眠障礙的患者身上,輕輕地將針插在上面,隨著動脈的搏動,針也一下一下地跳動,對睡眠障礙有非常好的效果。
而且我也將這個方法進行推廣,對很多處於焦慮狀態的患者,我也會用這個方法幫他們平靜下來。
希望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穴位按摩以及日常保健的小方法,能夠讓大家心情平靜,睡眠安穩。
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常與軀體疾病有關,包括睡眠失調和異態睡眠。
睡眠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調查顯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礙或者和睡眠相關的疾病,成年人出現睡眠障礙的比例高達30%。
1.睡眠質量的不正常
可包括兩類:一類是睡眠量過度增多,如因各種腦病、內分泌障礙、代謝異常引起的嗜睡狀態或昏睡,以及因腦病變所引起的發作性睡病,這種睡病表現為經常出現短時間不可抗拒性的睡眠發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癱瘓和入睡前幻覺等症狀。
另一類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表現為入睡困難、淺睡、易醒或早醒等。
失眠可由外界環境因素,軀體因素或心理因素引起。
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經衰弱、焦慮、抑鬱症等。
2.睡眠中的發作性異常行為
指在睡眠中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如夢遊症,夢囈,夜驚,夢魘,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體不自主跳動等。
這些發作性異常行為不是出現在整夜睡眠中,而是多發生在一定的睡眠時期。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