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三伏貼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貼治療。(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夏天是治療過敏和氣喘的好時機!一名58歲女性上班族有10多年氣喘病史,特別容易在季節變換時發作,加上咳嗽有痰,使用「三伏貼」之後,冬天氣喘不適改善很多。中醫師指出,三伏貼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貼治療,有助改善過敏和氣喘不適,而今年三伏是7月16日、7月23日、8月13日。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許雅婷醫師指出,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炎熱的三天,又稱為「三伏天」,三伏貼是選取辛溫、溫陽、逐痰、袪寒等類的中藥材,依一定比例磨粉,混和薑汁製成藥餅後,在背部特定穴位上進行敷貼,這類溫性藥物可透過穴道刺激,將熱能經由皮膚傳導進入穴位,調節經絡及臟腑氣血,發揮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效果。
許雅婷說,患有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的兒童和成人,或有過敏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疾患,若能在三伏貼時期,連續貼敷三年,有助改善不適症狀;而在冬季易關節痛、手足冰冷、月經不調、痛經以及常腹瀉、食慾差等腸胃虛弱的民眾,也可由醫師評估,選擇特定穴位進行貼敷。
臺北慈濟醫院中醫部許雅婷醫師。
但並非所有病患都可做三伏貼治療!許雅婷指出,正值感冒、喉嚨發炎者、孕婦、一歲以內嬰兒、皮膚嚴重過敏及短時間貼敷會大量起水泡等6族群都不適合三伏貼療法。
三伏貼貼藥時間為成人1至4小時,五歲以下孩童為0.5至1小時。藥品貼敷時,皮膚上會有輕微刺激,如燒灼感、口乾現象或局部輕微紅腫和刺痛,反應因人而異,但少數患者會於貼敷後出現起水泡的現象,需留心照護,若皮膚發生明顯紅腫、搔癢等過敏症狀,必須即刻撕下藥材,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繼續接受療程。
許雅婷提醒,夏天天氣炎熱,穴位貼敷期間需避免曝曬在大太陽下,也要避免進行激烈、易流汗的運動,以免讓皮膚更敏感不適,可待在涼爽的室內等待貼敷結束,飲食方面則要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避免療效降低。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