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腳麻、四肢麻!這叫“血痹”,兩千年古方能治

今天我這篇文說,跟您談談“麻木不仁”這件事。

麻木不仁,作爲成語,本來形容一個人冷血,對眼前的任何事物無動於衷。其實,從源頭上講,麻木不仁指的是一個症。什麼叫麻?指的是不痛不癢,如萬千異物或螞蟻遊走於其上。什麼叫不仁?說的是撓一下皮膚,沒感覺,好像隔了一層衣服一般。

說起這個症狀來啊,咱們很多人都有感受。尤其是年齡大一點的人,或者大病初愈的人,或者女性產後,在這方面感受尤爲明顯。有一些頸椎病、肩周炎的患者,也會產生此類症狀。當然,最明顯的,就是西醫診斷,所謂“多發性神經炎”、“末梢神經炎”的人。他們的主要感受,就是手腳四肢麻、涼、感覺遲鈍,或者疼痛,或者肌肉無力。

我見過最慘的一個患者,到什麼程度了?一年四季都要戴手套,而且是很厚的手套,薄了就不行。平時開門都要戴手套。否則,只要手指頭直接觸碰異物,那感覺就像針扎一樣。

這個時候,怎麼辦?怎麼理解這症狀呢?用治頸椎、治腰椎、治肩關節的方法,能改善不?

這些,還真就不好說。醫學這事兒,本來就是探索中發展的學問,很多事情,我們任何人都無法一口咬定。

但是,我作爲一個中醫人,卻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我們中醫在近兩千年前的《金匱要略》裏面,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並且取名叫做“血痹”,同時也有了調治它的具體方藥。

什麼叫血栓啊?顧名思義,就是氣血不通了,痹阻了。骨頭,有骨痹,血,也有血痹。這個血栓怎麼來的?一方面,是因爲血虛,氣血在經脈內運行得虛少、不暢。另一方面,就是氣血營衛不和,導致外邪,尤其是風寒之邪襲擊進來,阻遏經脈。兩方面原因,形成血痹。

根據這定義,我們基本就理出來血痹的症候了。這就是肌膚肢體麻木不仁,有一點怕涼,有一點怕風,或痛,或肌肉無力,舌頭往往比較淡,脈象爲微澀而緊的。部分人舌頭會青紫。現代醫學診斷,往往是末梢神經炎。同時,這組症候也可以出現在皮炎、中風後遺症、肩周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頸椎病、腕管綜合徵、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上。

你看,這件事兒是不是牽涉甚廣啊?

遇到這個情況,怎麼辦?治療方法之一,就是用《金匱要略》裏面的一張經方,叫做黃芪桂枝五物湯。方見:黃芪9克,芍藥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棗4枚。現代用法,水煎服。方義,簡單說,就是利用黃芪和桂枝來散寒、祛風、溫通經脈、固護衛氣。用芍藥來養陰,養血,配合桂枝來調和營衛。生姜和大棗,固護中焦,促進氣血生化之源,讓更多的氣血充養四肢,提振正氣。如此,血不虛了,風邪沒了,經脈通了,血痹也就解除了,症狀隨之消失了。

現如今啊,這方子應用範圍很廣,只要符合肌膚麻木不仁、或疼痛、或冷,舌質淡或青紫,脈微緊而沉細的特點,就可以用。可以用在很多疾病的治療過程中。

我還清楚地記得,曾有一個男性,43歲,平時愛感冒,結果晚上睡覺受了風寒,第二天早上口眼歪斜了,自述覺得發冷,很麻。我辯證之後,直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五劑之後效果顯著。

當然了。我們這裏說得熱鬧,於實際應用中,這方子的配伍變化還很多。因此,一般讀者必須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這是一篇科普文章。我的目的,是帶您感受中醫、理解中醫、學習中醫。能實現這樣的目的,也就足夠了。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整理到這裏了,我是中醫內科張教授每日分享正統中醫知識,喜歡中醫知識的朋友可以點下關注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