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爲提拎重物、局部受涼,長期低頭伏案工作、從事電腦操作或是坐姿不正確等原因引起上肢肌肉痙攣疼痛。這主要是由於長期保持某一種固定姿勢,使上肢肌肉關節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導致過度疲勞。
由於大腸經的走向是從食指開始,然後沿着胳膊的外線一直走到肩部,上肢攣痛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治療範圍。
密碼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上肢攣痛的解救要穴,這個穴位叫手五裏穴。
刺激手五裏穴,可以調節手陽明大腸經的功能,並改善其氣血循環,上肢攣痛的症狀會因此明顯減輕。
2
手五裏穴,出自《靈樞*本輸》篇,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
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爲手部。五,是數詞,指穴內氣穴物質所覆蓋的範圍。
五裏穴名意指,穴內物質覆蓋的較大範圍場。
中國古代有“以裏爲寸”的說法,手五裏位於上肢,因在天府穴下五寸,故名手五裏。
3
手五裏穴位於上臂外側面的下段,曲池穴與肩髃穴的連線上,曲池穴上3寸。
治療上肢攣痛,我們可以採取按揉手五裏穴的方法。
以對側手大拇指按住手五裏穴,然後以手五裏穴爲中心,保持合適的力度,進行旋轉按揉。按揉時間在3到5分鍾之間,每日2次。
還可以採用掌推法或分推法。
掌推法是用另一側手掌着力,以掌跟部爲重點,以手五裏穴爲中心,沿經絡的方向從上向下推進。
分推法是用大拇指的指端,或螺紋面着力於手五裏穴上,自穴位中心分別向不同方向推開。
對手五裏穴也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
將點燃的艾條一端懸於手五裏穴之上,垂直對着皮膚,距離皮膚表面約2到3釐米,以皮膚感覺溫和但無灼痛感爲度。每次艾灸10到20分鍾,以穴位局部皮膚有紅暈即可停止,每日2次。
刮痧的方法也可以用於手五裏穴
充分暴露上肢後,手握刮痧板,蘸上刮痧油後,以手五裏穴爲中心,沿着經絡的方向從上向下單向重復地刮。
密碼君提示您:注意在刮痧過程中,要以刮痧板的薄邊對掌心,厚邊爲着力點,手腕及臂部放鬆,用力要求持續均勻,但應以個人能忍受爲度,刮出片狀或不規則斑點狀紫紅色痧點。
5
如果您經常受到上肢攣痛的困擾,刺激手五裏具有很好的效果,不妨試一下。
這正是:
黑發不知勤學早,將使年華虛度了。
懸樑刺股功必到,換得苦讀詩書操。
君心惆悵日月久,身痛預解苦弊療。
大腸經上遵五裏,日見左右解君焦。
我是密碼君,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了。希望你身上的穴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喜歡,歡迎分享,我們下期再見。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