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微博、微信、各種APP等社交媒體成了網紅、美妝博主“帶貨”“種草”的主戰場。消費者很容易會被網紅們的消費觀念所影響。因此,消費者求美心切,但是跟藥品一樣,化妝品也會產生不良反應!如今化妝品皮膚病越來越普遍,今天就爲大家科普一下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的化妝品皮膚病。愛美女性,還不趕緊了解一下!
【化妝品皮膚病,你需要了解一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皮膚病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田燕博士:簡單來說,化妝品皮膚病就是指因使用化妝品引起的各種皮膚、黏膜、毛發、指甲等損傷。
化妝品皮膚病並不是個單一的病症,而是一組有不同臨牀表現的症候羣。它可以發生於美容、染發、換膚、增白、祛斑、除臭等多種皮膚美容項目,發生於頭面、頸、眼眉、口脣、指甲等多個部位。
就損害類型來說,最常見的是化妝品接觸性皮炎,比如在使用某面霜之後,皮膚出現紅斑、腫脹、丘疹、痛癢等。嚴重者甚至出現水皰、糜爛和滲出,部分患者還有皮膚粗糙、脫屑及皮革樣變等。上述症狀都是因前期有明確的化妝品使用史,使用了之後出現不適。
還有化妝品引起的色素異常,比如說,消費者在使用祛斑類的化妝品之後,不僅沒有取得祛斑效果,反而使得皮膚又紅又腫,紅腫消退後出現色素加深或變淺的現象,甚至出現類白癜風樣白色斑塊。
再有就是化妝品痤瘡,因化妝品使用不當,使用部位出現皮疹、小粉刺等,停用化妝品則消退,再用則出現復發的情形。
因爲化妝品不僅可以使用在皮膚上,還可以使用在毛發、脣部、指甲等部位。如使用不當,這些部位也會有相應損傷,如頭發斷裂、分叉、質地改變、失去光澤,甚至引起不同程度的脫發;使用某口紅後,出現口脣幹燥、脫屑及脣炎等;化妝品引發的指甲損傷,包括甲板損傷和甲周軟組織損傷,表現爲指甲質地變脆、失去光澤,甲板變形、軟化剝離等。
化妝品皮膚病涵蓋的種類非常多,甚至有消費者因使用沐浴露,身體皮膚出現風團、風疙瘩等現象,這也是因化妝品使用不當而引起的接觸性蕁麻疹。
化妝品皮膚病與普通皮膚病在症狀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前期病史不同。化妝品皮膚病在發病前有明確的化妝品接觸情況,而且這些皮膚病症狀與使用化妝品有明顯的關聯性,即都是因爲使用某化妝品後才出現的。
要注意的是,只要是因使用化妝品而出現了不適,最簡單的處理措施就是停用。一定不要嘗試堅持使用,所謂“建立耐受性”“再看看適合不適合”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因化妝品種類衆多,化妝品皮膚病的表現也非常多,有的是使用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不適,比如有的面霜,使用一個星期後才會出現過敏症狀;有的是接觸之後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症狀。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症狀的,多是因爲使用了刺激性化妝品,如染發類產品。
如果是典型的化妝品皮膚病,消費者在使用後一定會有明顯的不適感,而且是此前未出現過的。建議消費者只要有懷疑就立刻停用,然後讓醫院皮膚科醫生給出專業的診斷意見。如果症狀較輕,在停用之後,病情就可能逐漸減輕、好轉。其實,這也是一個驗證,說明這次的過敏問題就是因爲使用這款化妝品引起的,建議消費者以後不要再繼續使用這款化妝品。
【愛化妝警惕化妝性眼病】
南京市第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王玉紅表示,生活中很多不良的小習慣都可能會引起眼病,可能大家比較熟悉沙眼、幹眼症,而對於化妝性眼病卻很少有人知道。但對於經常化妝的人來說,應該要格外注意,避免因爲操作或使用不當而引起這種眼病。
眼部化妝可引起皮膚過敏,結膜發炎,局部及全身中毒,日常所用的許多化妝品在生產或使用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受到些污染。像睫毛刷、眼線筆、眼影等化妝品,一旦受污染的粉塵、染膏落入眼中,極易引起結膜炎、結膜染色、角膜灼傷、角膜真菌病等“化妝性眼病”。因此在生活中,一是要買正規品牌的化妝品,二是使用前要洗淨雙手,防止經手造成污染,三是化妝品專人專用,謹防交叉感染。
護膚多一點——眼部卸妝有專門產品
眼部、脣部的肌膚非常脆弱,容易引起刺激過敏,所以一定要選擇專門爲這些部位而設計的卸妝產品。眼部卸妝的做法是:1.把沾有眼部卸妝液的化妝棉敷在眼睛上,至眼影被溶解。2.用手指夾着化妝棉,輕輕擦拭眼部。3.用棉花棒清除眼線及睫毛液等較細微的部位。脣部卸妝的做法是:1.先用沾溼的紙巾抹掉脣膏。2.再用化妝棉由嘴角開始往內擦拭。3.擦拭嘴角時,要注意從外向內轉動。
【化妝品毀了皮膚怎麼辦】
武漢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名、主治醫師和義敏解答:長期使用含激素的不合格化妝品是激素依賴型皮炎找上門的原因之一。現在各種面膜層出不窮,廣告將功效吹得天花亂墜,實則違法添加了中強效激素。有些護膚品雖不含激素,但含有“甘草”等類激素成分,長期使用也會有激素樣副作用產生。通常使用強效激素數周內、非強效激素平均2月即可發生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一旦患病,即便聯合治療,完全恢復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時間。
1.停用此類化妝品,使用溫水或溫和的弱酸性、中性潔面乳洗臉,外用無香料、無色素的醫學護膚品;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的進一步傷害;氣溫驟升驟降時,應避免過冷過熱的環境刺激;避免辛辣飲食。
2.皮膚紅腫、滲出明顯的急性期,局部可冷溼敷或冷噴治療;幹燥、脫屑爲主時,可外用非激素類免疫調節劑,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乳膏等。當皮膚屏障恢復後,可外用過氧苯甲酰凝膠或3%氫醌霜等治療。必要時口服抗組胺藥物。此外,患者還可聯合強脈衝光及紅光等物理療法。
【了解膚質有助於選擇護膚品】
“知道自己的膚質有助於選擇合適的護膚品。”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激光理療科副主任醫師龔業青介紹,根據皮膚油脂分泌狀況和皮脂膜厚度不同,人的膚質一般可分爲幹性膚質、油性膚質、混合型膚質三大類。
擁有幹性皮膚的人洗完臉感覺皮膚緊繃,尤其遇到空氣溼度較低時,會覺得面部皮膚幹燥,嚴重時甚至脫屑、幹裂。除了面部幹燥,有時身上也會表現出明顯幹燥。
油性皮膚對環境抵抗能力相對較強,一般表現出毛孔粗大、臉冒油光,甚至還會有油膩性痂。由於皮脂腺分泌旺盛,油性皮膚易出現增生、結節而表現出皮膚凹凸不平。
混合型膚質往往面部T區等皮脂腺分布比較旺盛的地方比較油膩,T區以外的區域皮膚比較幹燥。
除了以上常規分型,還有一類皮膚有炎症的非健康膚質,如面部長期使用激素引起激素依賴性皮炎者,用了化妝品後引起化妝品皮炎的,此外還有本身有玫瑰痤瘡、特異性皮炎等人羣。
龔業青解釋,正常皮膚有皮脂膜存在,含有神經酰胺、透明質酸等,可以直接修復皮膚屏障。面部存在長期炎症者其皮膚屏障受到破壞,比如長時間使用激素而引起激素依賴性皮炎的患者,面部因血管擴張而出現潮紅,皮膚比較敏感、幹燥。
【皮膚有傷別敷“妝字號”面膜】
“潔面是第一步。”龔業青強調,無論哪一種膚質,日常護膚都要首先做好清潔。
具體來說,幹性皮膚最好選用溫和一些的洗面乳、洗面凝膠進行清潔;油性、混合型皮膚建議用鹼性稍強一些的潔面皁或泡沫潔面乳。
潔面後,皮膚的pH值在短時間內會有所改變,需要使用爽膚水等平衡水、噴霧等進行平衡,並做好保溼。
對於皮膚有炎症的人羣,除了基礎的保溼,還要有針對性地使用醫學護膚品。所謂醫學護膚品是指有一定功效的護膚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藥妝”,一般需要去醫學護膚品店或專業藥店購買。
很多人覺得冬天日曬沒那麼嚴重,認爲不必特別防曬。對此,龔業青特別提醒,一年四季都需要做好防曬。不過秋冬時可以選擇SPF值相對低一些的防曬用品。
此外,不少人擠完痘痘直接敷面膜。龔業青表示,一般來說,如果面部存在損傷,不建議直接使用妝字號護膚品。
【看懂化妝品的成分】
化妝品成分表中的“神祕成分”其實是一些專業術語,這些專業術語往往讓消費者摸不着頭腦,但事實上,這些成分並沒有那麼“神祕”,其中很多都是維生素的“別名”,《西安晚報》介紹:
1.維生素A:口服具有維持正常視覺的功效,化妝品成分表中常將其標爲視黃醇、視黃醛。
2.維生素B3:具有強化表皮保溼屏障的作用,還可以調節皮脂分泌、提亮膚色、淡化細紋,化妝品成分表中常將其標爲煙酰胺。
3.維生素B5:可以增強皮膚的含水能力,達到保溼的作用,化妝品成分表中常將其標爲泛醇。
4.維生素C:可以清除體內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化妝品成分表中常將其標爲抗壞血酸。
5.維生素E:與維生素C一樣,具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化妝品成分表中常將其標爲生育酚。
因此,消費者並不需要對這些成分望而生畏。同時,因爲不同化妝品的主要成分不同,所以消費者還需要學會從成分表中找到化妝品的主要成分,據《中國醫藥報》報道,按國家相關法規要求,化妝品成分表中顯示的主要成分以1%爲界,原則上按所含劑量的多少降序排列。具體而言,加入量大於1%的成分按加入量從多到少排列,即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在該化妝品中的含量越高;加入量小於和等於1%的成分則可按任意順序排列。
護膚知多點——皮膚科醫生只用兩樣護膚品
保溼和防曬
化妝品不良反應醫療質量管理小組副組長、主任醫師曾憲玉介紹,皮膚科很多醫生只用兩樣護膚品:一是保溼,保護好皮膚屏障;二是防曬,防止皮膚曬傷加速衰老。她總結了一句護膚的話:防幹防曬防折騰。
“盡量不要用去角質產品。”曾憲玉解釋,這類產品大都含水楊酸等酸性物質,剝脫角質層後使皮膚看上去細滑,實則導致未成熟的皮膚細胞不耐受外部環境,容易因爲幹燥、瘙癢而變得敏感。用上去後有神效的化妝品,裏面多是添加了禁用物質,最好不要使用。
綜合自人民網-、人民網-科普中國、人民網-、、中國醫藥報、武漢晨報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