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水腫,特別是下眼皮水腫是臨牀上的一個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一個棘手的病。有的人不惜花大錢來做眼部手術來除去眼袋和水腫,其實這是一種緣木求魚的方法,治標不治本。因爲眼部水腫,病位在眼部,但病根卻不在眼部。
如患者鞏女士,58歲。患者說不知怎麼回事,一年前發現自己眼部水腫,而且有時下肢也腫,眼睛還經常流淚。去醫院檢查,查不出什麼病,找不出病因。是的,醫院的那些精密儀器查的只是器質性的病變,而對於功能性的病變卻查不出來。
既然找不出病因,醫院也沒法治療,但患者眼部水腫,下肢也腫,眼睛流淚的病症卻確確實實的存在着,無奈患者尋求中醫治療。
當時診見患者舌胖大而暗,舌下有瘀斑,脈弦滑,問患者睡眠如何,患者說夜間睡眠不實,夢多,白天嗜睡,睡醒則汗出。於是又問患者大小便如何,患者說大便偏幹,小便正常。綜合以上病症,我認爲患者是氣血瘀滯,而致水溼內停,發爲水腫。於是開出如下藥方:柴胡根,當歸,白芍,川芎,茯苓,澤瀉,白術,牡蠣,茯神,黨參,石菖蒲,遠志,夜交藤,澤蘭,酸棗仁,炙甘草等。七付藥,水煎服,日一付,早中晚各一服。患者服完藥第二次來診時說藥後眼腫大減,下肢水腫也大爲減輕,夢已不多,睡眠轉佳,但是入睡尚難。舌胖大而暗,脈弦細。於是對上方略作調整,患者前後服藥一個月左右,諸症消失。
水腫一證,多由肺、脾、腎、三焦氣化功能失調所致。氣不運行水溼,水溼聚而成腫,聚於顏面而見面腫;壅於胸腹而見胸水、腹水;積於脛肢而見肢腫,此其常也。《金匱要略》言“血不利則爲水”,唐容川在《血證論》中亦言:“須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則痰水自消。”本病辯證正確,用藥得當,是以治愈。
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腎三髒,與心有密切關系。基本病機是肺失宣降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在發病機理上,肺、脾、腎三髒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如肺脾之病水腫,久必及腎,導致腎虛而使水腫加重;腎陽虛衰,火不暖土,則脾陽也虛,土不制水,則使水腫更甚;腎虛水泛,上逆犯肺,則肺氣不降,失其宣降通調之功能,而加重水腫。
因外邪、瘡毒、溼熱所致的水腫,病位多在肺脾;因內傷所致的水腫,病位多在脾腎。因此,肺脾腎三髒與水腫的發病,是以腎爲本,以肺爲標,而以脾爲制水之髒,誠如《景嶽全書·腫脹》所雲:“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髒相幹之病。蓋水爲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腫初起多從眼瞼開始,繼則延及頭面、四肢、腹背,甚者腫遍全身,也有的水腫先從下肢足脛開始,然後及於全身。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腫處皮膚繃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或皮膚鬆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甚則按之如泥。如腫勢嚴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見腹部膨脹,胸悶心悸,氣喘不能平臥,脣黑,缺盆子,臍突、背平等症。
陽水:多因感受風邪、水溼、瘡毒、溼熱諸邪,導致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而成。起病較急,病程較短,每成於數日之間。其腫多先起於頭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腫甚,腫處皮膚繃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見煩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祕結等表、實、熱證。陰水:多因飲食勞倦、久病體虛等引起脾腎虧虛、氣化不利所致。起病緩慢,多逐漸發生,或由陽水轉化而來,病程較長。其腫多先起於下肢,由下而上,漸及全身,或腰以下腫甚,腫處皮膚鬆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甚則按之如泥,不煩渴,常兼見小便少但不赤澀,大便溏薄,神疲氣怯等裏、虛、寒證。辨證雖然以陽水、陰水爲綱,陽水和陰水有本質區別,但應注意,陽水和陰水之間在一定條件下,亦可互相轉化,需用動態的觀點進行辨識。如陽水久延不退,正氣日虛,水邪日盛,便可轉爲陰水;反之,若陰水復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腫勢劇增,又可表現爲以實證、熱證爲主,而先按陽水論治。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